棘龙属(属名:Spinosaurus)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阿尔必阶到森诺曼阶)的非洲,约为1亿1300万年至9300万年前。棘龙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在1915年加以叙述、命名。最初的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但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现了其他的棘龙化石。棘龙属有一个种埃及棘龙(S. aegyptiacus)。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长度可达2米,长棘之间可能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帆状物;然而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数种看法,包括调节体温、视觉展示物。棘龙的头颅骨长而狭窄,外形类似现代鳄鱼,棘龙被认为是以鱼类为食。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推测棘龙是半水生动物,可在陆地、水域中生存,类似现代鳄鱼。根据最近的估计,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甚至大于暴龙、南方巨兽龙。这些推算显示棘龙身长10到15米,体重为3到10吨,但不是所有研究人员都接受这些数据。 叙述
棘龙因为它们的巨大体型、帆状物、修长的头颅骨而著名。对于棘龙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被摧毁的化石,以及最近发现的少数牙齿与头颅骨。到目前为止,只有头颅与骨干有详尽的研究,仍未发现四肢的骨头。在2005年所发现的头颅骨与下颌,显示棘龙拥有肉食性恐龙的最长头颅骨之一,经估计约1.75米长。棘龙的口鼻部狭窄, 布满笔直的圆椎状牙齿,牙齿缺乏锯齿边缘,类似其他的棘龙科恐龙。每块前上颌骨有6或7颗牙齿,每块上颌骨有12颗牙齿。前上颌骨的第2、第3颗牙齿明显地较大,其他颗牙齿略小。前上颌骨牙齿、上颌骨的大型牙齿间形成一个缺口;此缺口与下颌的大型牙齿吻合。棘龙的口鼻部前端略为膨大,眼睛前方有一个小型突起物。在2005年,克里斯提亚诺·达鲁·沙索(Cristiano DalSasso)根据三个标本,并参考激龙的头颅骨后半段形状,而估计棘龙的头颅骨长度约为1.75米。之后有研究人员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