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量论

新因明创始人陈那所著书籍
《集量论》(梵文 Pramāṇa samuccaya,藏语:ཚད་མ་ཀུན་ལ་བཏུས་པ་,威利转写:tshad ma kun la btus pa),西元五~六世纪印度的因明学家、佛教论师陈那的代表著作,为唯识学派主要依据的十一部论典之一。提出识三分说与因明三支作法。分现量、为自比量、为他比量、观喻似喻、观离、观过六品,分析佛教和外道的各种量论(认识论),宣扬佛教的正确主张,破斥外道的邪见谬论。梵文原本至今尚未发现,唐代义净曾于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翻出汉译本,但不久即佚失,目前仅存藏译本。

作品历史

唐义净法师曾译出《集量论》分四卷,但不久即亡佚。现有当代法尊法师翻译出版的汉译本。该论在藏地具有崇高地位,被藏传佛教称为《量经》《丹珠尔》中存有两种藏译本。公元八世纪著名学者胜主觉(Jinendrabuddhi),曾作《集量论》之似现量解释《广大无垢有--名--集量论注疏》(Viśālāmalavatī-nāma-Pramāṇasamuccayaṭīkā),现有藏文译文,存论藏《丹珠尔》中。
1928年,吕澂据那塘、卓尼版本,译出《集量论释略抄》,是一个节译本,刊于《内学》第四辑。80年代法尊法师依据藏文大藏经德格版的持财护与雅玛参贾译本,并参考北京版的金[kǎi]与信慧译本,译出汉译本全文,并参照《因明正理门论》等汉文佛典,随处附注。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