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肛动物

内肛动物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水生无脊椎动物。约100种;分布全球。多为海产。内肛动物门和外肛动物门的动物有些相似,群体皆很大,呈枝状或匍匐状,似苔藓植物,曾合称为苔藓动物门Bryozoa),但现在已知外肛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是完全不同的两门动物。

确立过程

内肛动物的如海花柄属(Pedicellina)成群生活在低潮线附近的海草苔藓动物上。1774年首次描述,当时与外肛动物合称苔藓动物。因为苔藓虫也有滤食性并具触手的个员。但这些相似之处只是表面的,它们获取食物的方法根本不同,此外苔藓虫的个员有真体腔,肛门开口在触手冠外壁。1869年创内肛动物一词,1888年确立为一门。[1]

形态特征

内肛动物的个体称个员,如海花柄群体个员数极多,出自一条分支的匍匐枝,高约0.4∼5公釐(0.016∼0.2[cùn]),偶达0.5公釐(0.02吋)。个员虽小,但为数极多,使所附著的表面呈绒毛状。个员的身体有一或硬或软的茎。头端软,称为萼,生有一触手冠,触手数6∼36.萼内部有「U」形的消化管,口和肛门都在触手冠内,肛门在一个乳头上,肛门与口之间称里腔。有假体腔。斜体虫属(Loxosoma)的个员无匍匐枝相连,却致密地聚生在一起,组成所谓斜体虫群体。其个员极小,高约0.5公釐,终生能以触手及足著地移动。与其他动物(如多毛类环虫、星虫、海绵和苔藓虫)共栖,从宿主动物的呼吸水流或取食水流中获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