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马石,在罗裳山玉髻峰下,有一巨石,向东一面镌刻一匹简笔画成的马。据何乔远《闽书》载:“唐末罗隐乞食山下,人侮之,隐乃画马于石,每夜出食人禾,追之则复入石。山下人乃改礼焉,隐为画椿系马,马不复出。” 景观描述
清朝陈一策咏“画马石”诗云:山前异景信天开,巨石峻 几千尺。上有妙笔扫骅骝[liú],神姿磊落当峭壁。竹批双耳双瞳方,意气昴[mǎo]藏脱羁勒。笔力所到石已吞,墨沉淋漓胜镂刻。苔侵萝缠尚宛然,雨淋霜剥不能蚀。反映出晚唐国家残破,枭雄并起,社会动乱,割据纷争,人民辛苦劳动,反而不得其食的悲惨社会面貌,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 一座苍苔斑驳的天然巨石,上面隐然画着一匹骏马傲然站立,像在仰天嘶鸣。马的身边立着几根木椿子,有一种“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境味。这幅位于晋江罗裳山玉髻峰下的崖画背后,竟能牵引出不少故事。
从泉州驱车前往晋江,行至罗山街道,细心的人会在路边发现一副巨大的石刻。石刻笔画简单,线条流畅,乍一看像是一只狗,仔细看又似一匹马。记者在学生时代时常搭车途径此处,也只能在车上远远地看着,直到近日实地走访,才了解与这石刻有关的种种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