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

明朝开国名将
冯胜(?~1395年),初名国胜,又名宗异[a],最后名胜。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汉族[2][3](一说回族)[4][5]人,明朝开国名将,郢国公冯国用之弟。[1][10][11][12]
冯胜智勇兼备,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同兄长冯国用一同结寨自保。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一并投靠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随其四处征伐。[1][10][11][13]冯胜善于谋略,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割据势力的战斗中,出生入死,立下显赫战功,官迁至右都督。之后又从大将军徐达北征,攻克山东诸州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又迁都督同知。随后冯胜于三年间率军相继平定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助朱元璋统一中原。[1][11]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宋国公,食禄三千石。[11]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征讨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扩廓帖木儿,冯胜任征西将军,率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肃[11]大破元军于甘州(今张掖)一带。之后,冯胜打通了河西走廊、置关隘、筑土城、派兵驻守,开始经营河西防务。[1]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任征虏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率军二十万出辽东,降服元太尉纳哈出,瓦解了北元势力。[1]辽东遂平,冯胜却因被检举藏匿良马、索求大珠异宝等事,被收走大将军印,命居凤阳。[11][14]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冯胜受令调东昌番兵征曲靖,中途番兵叛变。冯胜镇守永宁,成功安抚叛军。[11]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令冯胜于山西河南等地屯田练兵。皇太孙册立后,冯胜被封为太子太师。当时明太祖诏列勋臣,威望高的有八人,冯胜居第三名。但随着明太祖年纪越来越大,猜忌心越来越重。冯胜战功最多,又多次因小事违背朱元璋的心意。[11]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被朱元璋下令逮捕入狱,后以谋反罪处以“剥皮实草”之刑,[15]蓝玉被杀后,冯胜被召回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冯胜被赐死,他的儿子都不得继承爵位。[b][11]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封冯胜为“宁陵王,谥号“武壮”。[7][18][19]此外,清朝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评价称:“冯胜,百战骁将也。考当日功臣位次,与朱元璋褒美之词,岂在汤和邓愈下哉。然则洪武功臣之不获保全者,或亦有以自取[]。冯胜,可谓骁将。”[20]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