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

明末女真族叶赫部的氏族
叶赫那拉氏是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王族,其族谱主要存放于辽宁省和吉林省,部分存于北京等地图书馆。目前约有十几部族谱留存,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有重要价值。[3][2][1]
叶赫那拉氏源于16世纪初迁到叶赫河的纳喇氏部落后裔,使用女真语,后融入当地风俗。清朝钦定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家族散布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以及各个地方,虽同为一姓,但各有各的家族”。其后代分布广泛,包括尼马察、张、科尔沁、长白山、伊巴丹、伊兰费尔塔哈、布尔哈图、伊哈里、扎库木等地。[3][2][1]

姓氏由来

叶赫那拉氏,或作叶赫纳喇氏、叶赫纳兰氏、叶赫呐喇氏,还有略去“叶赫”简称为纳喇氏、那拉氏乃至那氏者。而同为居叶赫地区为叶赫那拉氏者,又有同姓氏而不同宗者。此氏源出女真扈伦四部之叶赫部。叶赫部“地广兵强,称大国,有二十八座城寨,十二大姓”,是扈伦四部中最强的部落,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最后消灭的劲敌。叶赫部的兴亡是早期满族史的重要内容,该部首领叶赫那拉氏家族(始祖星根达尔汉)的清佳努、杨吉努及其子纳林布禄金台石皇太极舅父)等等,也成为早期满族史的重要人物。叶赫那拉氏又是清入关后的满洲“八大家”之一,清初的汗努尔哈赤、皇太极及代善济尔哈朗等几个宗室王公,及入关后的几位皇帝,其后妃、福晋出自叶赫那拉氏,清皇家也将女儿出嫁叶赫那拉氏家族。有名者,如努尔哈赤的孝慈后(皇太极生母)、皇太极之侧妃(承泽亲王硕塞生母),康熙帝的惠妃(皇长子直郡王[yìn][zhī]的生母)、乾隆帝舒妃,以及晚清的慈禧太后、光绪帝的孝定皇后(慈禧侄女)等。叶赫那拉氏在清代有影响的人物,如康熙朝的权臣大学士明珠(原叶赫部贝勒金台石之孙),文学方面,是明珠之子众所周知的诗词大家纳兰性德。晚清则有宰辅之臣那桐,及垂帘的慈禧太后。[1]
叶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