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抖音百科
中国科学院 青藏高原 研究所(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简称青藏高原所)是中科院党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在知识创新工程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中成立的研究所之一,于2003年成立,实行北京部、拉萨部和昆明部的“一所三部”运行模式。现任所长为 陈发虎 。 [1] 2003年3月3日, 中科院 正式任命了 青藏高原 研究所的领导班子成员。同年12月2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字〔2003〕165号文件《关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正式批准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成立。 [2] 2004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开始招收研究生。 [5] 2014年, 青藏高原 所首批进入 中国科学院 “率先行动”计划。 [3] 截止2019年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有职工317人、研究生318人、在站 博士后 61人。拥有国际 维加奖 获得者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3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含双聘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各类人才占到研究人员的20%。研究所有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高寒生态与人类适应和三极观测与 大数据 4个研究中心,有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和高寒生态3个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还拥有7个野外观测台站。 [1] 2023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 青藏高原 研究 丁林 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全球和行星变化》发表最新成果,揭秘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隆升的气候历史。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从早期炎热干旱的低海拔沙漠到现代季风气候控制的高原,其演变过程中还经历了夏季炎热干燥、 春秋 温和多雨的 地中海气候 。 [6]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