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仲霍(1881~1911),名璋,号则君,广东惠阳人。[1]同盟会会员,在南洋跟随孙中山从事反清救国工作,后受孙中山派遣,回国协助黄兴领导广州起义,担任第十路军指挥,不幸受伤被捕,英勇就义,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介绍
罗仲霍(1881~1911),名璋,号则君,白花镇联丰村人。其堂叔祖罗添,是太平天国时农民起义军的将领。
仲霍幼年丧父,母杨氏,生有三子,仲霍居长,日常生计,靠母亲帮人缝补衣服维持。仲霍幼时靠族人资助,在乡间私塾就读。他聪明过人,重师好义,深得老师赏识,悉心教诲,学业日进。仲霍兴趣很广,尤其爱好文学,擅长诗文,他的习作文笔生动, 被誉为“神童”。 仲霍长大后,娶妻杨氏,生一子。其时母亲年迈,贫病交加,家境清贫,无以为生。加之清军镇压革命党人起义,兵荒马乱,乡人纷纷逃离避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仲霍到南洋谋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槟榔屿得友人资助,入槟榔屿师范学校读书。他一面读书,一面向报刊投稿,以解决部分生活费用。光绪三十二年(1906),仲霍以优等成绩毕业,受聘于吉隆坡遵孔学堂、荷属火水山中华学堂教书,曾任该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