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冬章-快懂百科
默冬章,即太阴周,是由古希腊雅典的默冬在公元前43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宣布发现的。这个周期约为235个朔望月,大约19年的时间内月相在同一天重现,但实际上比19个回归年长1小时27分33秒。采用十九年置七闰,其太阴周是一个整数,因此这个周期可以很方便地用来调整历法。在中国,这个周期被称为章,也就是农历19年7闰的法则,自古六历以来一直使用,直到玄始历与大明历才废除。 概述
古希腊人默冬在公元前432年提出的置闰周期:在19个阴历年中安置7个闰月,即可与19个回归年相协调。中国早在默冬之前100多年就已发现了这个周期,并在历法计算中使用了它。默冬通过研究巴比伦历和希伯来阴阳历,发现在第3年、6年、8年、11年、14年、17年和19年有13个月是长年的周期为6,940天整数日。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在公元前432年或以前已经知道这种周期,并且作为他们自己标准的历法周期,但希腊人并未采用。这个周期构成了希腊历和希伯来历的基础,用于每年计算复活节的日期。 应用
默冬章在传统历法中有广泛应用。巴比伦人从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开始采用19年的周期,这是犹太王国被巴比伦囚虏的时代。在埃及,为了预测尼罗河的洪水泛滥,他们采用阳历;以色列民族宁愿遵守季节性事件的农历,他们将大麦成熟的那个月订为新年度的第一个月,需要周期性的闰月。默冬章的发现使得雅典人有可能 提出一种规则的置闰方案。在中国古代,类似的概念为章,也就是农历19年7闰的法则;己知之最早历法古六历,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中国一直到玄始历与大明历才废除19年7闰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