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基墓

埋活人生辰八字等物品的墓
“生基墓”,即死者生前预建的墓穴,将活人的生辰八字和毛发、指甲、血、衣、鞋等物品装在坛内埋入地下,用以达到催官、增寿、求子、招财、转运的目的。[2]
“生基”又作“深基”,又叫寿藏、寿坟、寿穴、寿域、寿基。是川南、渝西、黔北一带老百姓对宋明石室墓的称呼。“生基”顾名思义即生命之基,其来源源远流长,道家“藏魂寄魄”“天地人合一”的修炼之说,可以视为生基的思想来源,而帝王们从即位之始即开始营造的陵墓,可以视为生基的现实示范。[1]
“生基墓”在唐代即有记载:姚崇自筑寿藏于万安山,预做寿终之寿坟。普遍建造生基的习俗大概是两宋时代,当时的称谓是“寿堂”。预建的寿堂 既有石室墓,也有砖室墓。至元、明等朝代,在四川重庆地区依旧较为流行。 “生基”是生者逝去后灵与肉的生活安顿之处,建造生基墓与过去农村老人早早地为自己制作棺木,棺木摆在家中正厅,老人一遍遍地刷漆,还要时不时躺进去感受一番是同一种心态。[1]

产生背景

中国古时,百善孝为先,有着“侍死如生”的说法,老年人生前会花费重金为自己建筑生基墓。[3]而种生基”的花费较高,在古时只有富商或达官贵人才会这样做。这种习俗起源早,但如今出现极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