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明代医药学家
李时珍(公元1518年-公元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出生于医药世家,青年时曾考取秀才,此后一直随父行医。曾受楚王朱英燎举荐,在太医院任院判之职,为正六品,主要为太医院供应宫廷医药与御医配置,在这期间通览太医院所藏医书,并时常出入御药库、寿药房以及京城著名药店。后认为太医院不宜久留,故而辞去职务,回乡行医。晚年时,李时珍被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四川蓬溪县知县。[2][3]经过多年的行医实践与对前人著作的细致阅读,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门类齐全,收录药物、药方种类丰富,并且附有药物形态图,为中国医药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除此之外,还著有《浙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等书。[4][1][5][6]
李时珍改变了过去对于药物较为混乱和模糊的人为分类方法,创立了科学的药物分类体系,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就,对已有的药物品种进行了科学辨析分类,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药物种类,对我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1]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