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法工学院创办后,声誉日隆,为进 一步扩大德国在华影响,1912年6月德国又筹资兴建工学堂,并与医学堂合并,将学校改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德文三科,由福沙伯(Oscar von Schab)全面负责。 学校简介
法国政府有意将同济医工学堂改建成为一所中等技术学校,类似法国的职业技术学(Ecoles d’Arts et Metiers ),以扩大法国工商业在中国的影响。1920年9月2日,法国外交部海外事业处在写给法国贸易商行永兴洋行(Olivier & CO. Shanghai)的信中,明确提出改建后的同济医工学堂将为在华法国或比利时企业培养车间主任、工头、工程管理人员;商科主要培养秘书、商业 或者财务雇员;工科(如铁路、机械、电器)的优秀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可以被派到法国或比利时的高等理工大学进一步深造,为将来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扮演重 要角色做准备。此外,该校的德国机器设备也将由法国和比利时的机器设备取代,同时设立一个永久性的工商博物馆和一个信息咨询处,用以展览法国的工业制 品、样品、广告画、照片、目录,交流信息,为此,学校管理部门还须与里昂的博览会委员会合作,由他们作为参展者与学校之间的中介,帮助维持博物馆和更新 展品。法国外交部海外事业处强调,必须使在同济医工学堂基础上改建成立的中法工商学院“在将来的法中经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 是年10月 11日,法国外交部即任命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学校(l’Ecole Municipale Fran?aise de Shanghai)校长梅朋(Maybon)为中法工商学院法方校长,并由梅鹏具体负责与中国教育部和交通部代表商议学校改组事宜,讨论由法方提出的学校组织大纲和 管理条例。
经过3个多月的商谈,至1921年初中法双方在学校的性质、管理和经费等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1月20日,法国驻华公使包朴(Boppe)致函中国外交 部,指出梅朋先生与教育部和交通部代表之间就上海中法学院问题所进行的官方谈判已在所有的问题上达成协议,法国政府在1920年度已为该学院资助30万 法郎,向国会提议在1921年度资助120万法郎,计划从1922年起承担学院的一半费用,并且法国政府已正式任命梅朋为上海中法工商学院的法方校长;希望外交部能告诉他中国政府对法国拟订的有关该学院的组织大纲和条例所做的改动以及中国部长会议对于中国政府承担该学院的经费问题所做的决定,以便他可 以就有 关情况通知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