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内核(Micro Kernel)是操作系统中仅包含为所有应用所必需的资源控制与通信功能的内核。内核是操作系统中最靠近硬件且享有最高特权的一层微内核功能以外的功能作为服务程序在内核外实现,供使用时调用。这样,可使操作系统之内核为最小。[1]
简介
20世纪70年代,随着操作系统的功能日益增强,系统日益复杂庞大,其内核亦随之增大,从而出现了微内核概念。其优点是使操作系统易于理解、实现、维护和移植,系统服务剪裁与配置较为灵活,利于适应不同应用的要求。但是,置于内核外的系统服务效率将会下降,含于内核内的功能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因此,在设计具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时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性能与灵活性之间的权衡以及易维护性与系统开销之间的权衡。
为使在不具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也能在具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上继续使用,通常在具微内核的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一个针对不具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如UNIX)的仿真接口,将应用程序的系统调用转换成对具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的调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