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书杰

中国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曹书杰,男,汉族,1954年2月20日出生,吉林大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兼任《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献研究》编委,辽宁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已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论文70多篇。

个人简介

曹书杰教授是当代辑佚学研究的代表学者。辑佚学是中国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被视为古文献领域的考古学。在此领域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并为目前的文献学论著广泛引用。
主要成果:《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37万字)是第一部辑佚学专著,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被《新华文摘》(2002-1)全文转载,2002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南学术”1998-2002年优秀论文奖,2004年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承担有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资助的《中国古籍佚书辑本综录》项目;出版有《古籍知识手册·古籍辑佚》(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中国古典文献学·辑佚学》(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2007)《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文献辑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等著作,发表有《〈四库全书〉采辑“大典本”数量辨》(1989)《辑佚起源新探》《辑佚与辑佚学》(1990)《黄奭及其辑佚活动始末考》(1992)《汤球及其辑佚成就》(1997)《略述宋明清时期的辑佚研究》(1998)《辑佚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内容和意义》(1999)《吴派汉学家的辑佚成就》(2000)等辑佚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自2000年以来开始介入中国上古神话与传说的研究。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文学、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已出版著作有《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发表有《后稷孕生与周人祖先崇拜及后世观念变异》(2002)《后稷感生传说的文化内涵解析》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