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侗

植物学、生态学家
1
12
李继侗(1897年8月24日—1961年12月12日)江苏兴化人,中国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致力于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的研究,曾研究过光合作用、植物细胞吸引力、植物生长素和银杏胚胎试管培养等,是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1][2][3]
1916年,李继侗就读于圣约翰大学,1918年转入金陵大学林科,1921年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学校公费留美,1923年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获博士学位。1925年,李继侗回金陵大学任教;1926年受聘为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1929年受聘执教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先修班主任及生物系主任;1946年继续在清华大学生物系任教;1952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57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委员、《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从刊》主编、《中国植物学会汇报》主编等职。[1][2]
李继侗于1921年发表的《青岛森林调查记》是我国最早的森林生态学文献之一;1926年发表的博士论文《森林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对森林盖下的不同土层的温度变化提出新见解,填补了当时的空白;1929年发表的《气因素对吸水力的影响》向生态生理迈出了第一步。1949年后他率先开展了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推动了我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发展。[1][2]

人物经历

1897年8月24日,李继侗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小学时期是在家乡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