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幸之(1904年~1991年),学名许逹[dá],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扬州。他是戏剧、电影编导,也是画家、诗人、艺术史论家,擅油画,粉画、美术史。[2][1][3] 许幸之于1904年4月5日出生,1916年随吕凤子学画,1919年~1923年入上海美专与东方艺术研究所深造,后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画,先后入川端画会和东京美术学校学画,并进入油画家藤岛武二的画室深造。[2][1][3]1929年,许幸之在毕业前夕回国,担任中共地下党组织接手办学的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主任;之后,许幸之曾组织左翼美术组织“时代美术社”。许幸之于1930年3月作为“左联”发起人之一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中华艺术大学举办的成立大会;后来还当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4] 许幸之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科教电影制片厂副厂长。[3]作为电影导演,许幸之并不多产,一生只导演完成了两部故事影片,其中包括《风云儿女》。[4]此外,许幸之与吴印咸一起,拍摄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孤军奋战的场景,并编辑、剪辑了大型抗战题材纪录片《中国万岁》。1949年,《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 许幸之一生作品有《巨手》《海港之晨》《红灯柿》《伟人在沉思中》等;出版有《许幸之画集》;论文有《时代美术社宣言》《新兴美术运动的任务》《法兰西近代画史》《罗丹的雕刻》等。[5]1991年12月11日,许幸之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1]
人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