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元澄-抖音百科
庞元澄民国官员、藏书家。字青臣,后改青城,号渊如,吴兴(今湖州)南浔人。庞元济弟。 简介
因其父庞云镨[pǔ]望子成龙,向清廷献银10万两,作为赈捐豫直灾害报效,受慈禧太后恩赏庞元济官职时,庞元澄却拒领例赏,改字为青城,青者年轻,并寓“青出于蓝”之意,倾向于反清的革命派。清光绪二十年(1894)秀才。工书法,精小学(此处小学指语言文字学)。曾捐巨款助赈,依例赏部郎衔,拒不领。光绪年间独资创办浔溪公学,为吴兴最早的中学。与孙中山为莫逆之交,加入同盟会,倡导革命,出巨款资助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四日,革命军敢死队参与攻打上海制造局,曾资助其军饷之半。其上海戈登路7号寓所为革命秘密活动点,宋教仁、廖仲恺、黄兴、陈其美等革命要人经常出入聚会。辛亥革命胜利后,寓所又成为南京政府财政部驻沪办事处,孙中山来沪常下榻于此。1913年讨袁战役失败,被通缉,避走日本多年。1925年,孙中山病危,闻讯后北上,直至病终尚侍于侧。曾授以农商部商业司司长,不就。晚年研究金石碑帖,收藏甚富,以稿本、抄校本、孤本极多,明代的刻本、清刻本、石印本也是他藏书主流,精品如《来鹤堂笔记》、《双桂寮[liáo]疴[kē]次抄》、文澜阁抄本《声画》等,藏书楼有“百柜楼”。编《百柜楼书目》,曾被钱存训收藏。所藏书在晚年大部分出售给复旦大学图书馆。部分藏书被北京图书馆收藏。 庞青城与南浔“四象”之 后的张静江为姑表舅甥关系,他们从小往来密切,向往民主。由于庞家在经济上的强大优势,使其有机会接受到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 光绪二十四年(1898)“百日维新”失败了,但新思潮已冲击了封建统治,废科举,教育从新,兼习西学。庞青城随兄庞莱臣赴日本考察回国后,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独资创办了浔溪公学,建校舍于南浔镇东栅上塘原“宜园”(庞家花园)的东邻,聘杭州名流、清末维新派人士叶翰为校务主任,教师中多佼佼者,如山阴的杜亚泉、绍兴的邵力子,安徽的周梅泉等。为南浔最早的中学堂,原国民党要人朱家骅、张乃燕及新闻学家黄远庸等均曾在该校读书。不久,他与兄庞元济提倡西医,在浔溪公学原址办起了浔溪医院,聘吴钰(彦臣)为院长,同济大学医科毕业的杨辑五为副院长兼外科主任,南通医学院毕业的郁冠球为内科主任。因设备较全,医疗上乘,收费低廉,为病家称颂,成为江南水乡颇有声誉的乡镇医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捐款支持马相伯为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