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朗,字子明,为北魏解州(今山西运城)人,是东汉末年名将关羽的裔孙。[1][2]
关朗精通经史子籍诸论,但并未追求官位,反而选择成为一个隐士和易经学家。他身负经世之才,却甘愿浮沉于乡里,并不追求仕途显达。孝文帝太和末年,王蚪任命他为记室一职 。王蚪与关朗谈论《易经》之后,认为他是奇才,于是将其推荐给孝文帝。孝文帝下诏召见关朗,询问他有关《老子》和《易经》的见解,关朗陈述王道,主张以慈爱节俭作为根本,并用刑政礼乐加以修饰。孝文帝因此认为王蚪有识人之明,之后多次召见关朗。不久之后,孝文帝驾崩,关朗便不再出仕。[1][2]
个人生活
关朗虽然有着深厚的学问,但他并未追求官位,反而选择在乡里过着隐士的生活。他曾被征召为秘书郎,后迁给事黄门侍郎,但在帝王去世后,他选择了不再仕官。他与同州府君共同在临汾山隐居,研究《春秋》和《易》。 对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