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h阴性血-抖音百科
Rh阴性血,是指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阴性。Rh血型是Landsteiner和Wiener于1940年发现的。他们用恒河猴的红细胞免疫家兔,获得的免疫血清能够凝集85%的白种人红细胞,与15%的白种人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他们将这种抗原取猴子Rhesus的前两个字母,红细胞上有这种抗原的称Rh阳性,没有这种抗原的称Rh阴性。[3] 研究表明Rh阳性及Rh阴性血型在全球的人口比率约为94%和6%,不同国家之间分布又有所差别,Rh阴性在欧洲和北美血统的个体中最常见(15%-17%),在非洲及印度地区相对较少(3%-8%),在亚洲最为罕见(0.1-0.3%),因其在中国人群中的阴性比率低,约为0.3%。[2] 2020年3月,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通过修饰红细胞表面,将供应充足的RhD阳性红细胞批量转换为RhD阴性红细胞,无需RhD血型匹配即可进行应急输血,不发生排异反应。这一方法有望高效地解决“熊猫血 ”血源短缺难题。[4] 发展历史
1940年兰德斯坦纳和威纳将恒河猴的血液注入家兔体内后,得到一种免疫抗体,这种血清中的免疫抗体不仅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且能凝集85%的白种人的红细胞,从而证明了这些白种人的红细胞与这种猴子的红细胞上有共同的抗原,因而便取恒河猴的英文字头“Rh”作为这种抗原的名称。有Rh抗原的称为Rh阳性,反之则为阴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