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芬

豫剧旦角、一级演员
1
4
王清芬,女,1943年2月17日出生,河南省新乡市人,豫剧旦角名家,毕业于新乡市戏曲学校。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第五次全国文代会代表,河南省文史馆员,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金奖得主,一级演员[1][3][6]
王清芬13岁开始学戏,15岁正式登台演出,工闺门旦花旦[1][3]戏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市青年豫剧团,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剧团主演。[1]1964年,在话剧改编戏《不准出生的人》中分饰两角,初次尝试唱腔创作设计,演出获得观众肯定。[1]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将豫剧的两出传统骨子老戏《大祭桩》《抬花轿》进行改革创新,进京演出获得成功。两部戏先后被拍摄成戏曲电影广为传播。[7]1985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
1988年,王清芬成立“河南清芬豫剧团”。[1][8]同年,凭借在豫剧《大祭桩》中塑造的“黄桂英”一角获得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6]和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0年9月,王清芬应邀赴京为第11届亚运会义务演出传统名剧《抬花轿》。[4][1]1992年,重回河南省豫剧二团。[9]1993年,参加“河南省豫剧友好慰问巡演团”赴台演出。[1]1994年,凭借改编的《梳妆》折子戏和《大祭桩》的“哭楼”,获得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金奖。[5]1997年,率剧团赴新加坡访问演出。[10]由于年岁已高,王清芬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培养学生、传承豫剧方面。2007年,出版专著《一路跋涉一路歌——王清芬的演艺生涯》。2009年,被中国戏曲学院聘请为豫剧客座教授,致力于豫剧本科生的教育。[1]2016年6月14日,入选2016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11]
王清芬从事豫剧表演艺术的数十年间,先后在舞台上塑造了林黛玉、黄桂英、周凤莲等众多不同个性的艺术形象,[12]在传统戏曲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豫剧各流派之特长,借鉴民族歌剧的发声和唱法,形成唱、念、做、打全方位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独特表演风格。其表演尊重程式又大胆创新。演出过剧目有《大祭桩》《宇宙锋》《抬花轿》《麻风女传奇》等。[3][12]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