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

南宋宫廷画家
刘松年(约1131年-1218年),号清波,南宋宫廷画家,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宅口人。与兄弟刘龟年随父亲宦居钱塘清波门,以住地自号“刘清波”,因清波门又称南“暗门”,故外号宋“暗门刘”。[1]
刘松年擅长山水人物画,师从张训礼,而张训礼是李唐的学生,故刘松年的山水[cūn]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典雅。[2]在技法上,刘松年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常画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多写茂林修竹,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3]南宋画风形成过程中,李唐属于开创规范,刘松年奠定格局,马远夏圭发扬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4]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5]
刘松年在宋孝宗淳熙(1174年-1189年)年间为画院学生,宋光宗绍熙(1190年-1194年)年间为画院待诏,宋宁宗(1195年-1224年)年间朝进呈《耕织图》,[6]得到奖赏,被赐予金带。毕生供职于画院。[7]刘松年的作品题材广泛,传世作品有《雪山旅行图》《四景山水图》《罗汉》《溪亭客话》《醉僧》《天女献花》《风雪运粮图》《便桥会盟图》《中兴四将图》等。其中,他于1207年所画的《罗汉》是传世极精之作,其《四景山水图》代表其山水画的风格和成就,为传世南宋山水画中的杰作,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2]

人物简介

刘松年(约1131年-1218年),号清波,南宋时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三朝宫廷画家,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宅口人。祖父刘时官成忠郎,绍兴二十五年(1155)五月逝世,父刘克勤为将仕郎,刘松年早年随父隐居于初具鹿田书院邹形的金华市北山鹿田寺,鹿田寺正是婺州学派的发源地,朱熹吕祖谦等曾在此讲学,故与文人名士多有交流,刘松年自幼耳濡目染,作为爱国画家,其爱国主义思想或正源于此。刘松年的书画得益于家学启蒙,堂叔伯克宏,克敬具善书画。年长后,刘松年随父宦居钱塘清波门(汤溪宅口出土的绍兴二十七年杨[chún]所撰的《成忠郎辞》可证刘松年所居为清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