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化学品,[1][2]主要用于控制和预防农作物上的害虫、病菌和其他有害生物。
历史沿革
化学农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61年,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硫酸铜来防止小麦腥黑穗病。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 越多的化学农药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1800年,P.M. A. Millardet发明了波尔多液,这是一种由硫酸铜和石灰混合而成的液体,具有广谱的杀菌效果。1807年,B. Prevost发现了硫酸铜对真菌的杀灭作用。到了1895年,波尔多液开始被广泛用于防治霜霉病、枯萎病和叶斑病等疾病。这些早期的化学农药包括硫酸铜、波尔多液等多种以铜为基础的无机化合物。 定 义
化学农药,又称农业化学品,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3]旨在保护和促进植物和农作物成长的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够杀死害虫、病菌、螨类、杂草、线虫、鼠害及有害鸟类等有害生物,还能够通过调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其生殖和生物学特性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还包括一些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