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英文名:rural highway)在中国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村道及其所属设施,包括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并纳入统计年报里程的农村公路。公路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和渡口。[4]在国外,由于农村公路运输量较少,因此也被称为低运输量公路或地方公路。[5]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因商品经济发展与农村公路设施不相适应,农村公路建设成为重点。1984年开始,中国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扶持农村公路发展。1994年至2000年,扶贫攻坚计划大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农村公路条件。2003年起,中国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口号,实施不同地区通工程,并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交通运输部上报的关于农村公路发展情况的报告上首次提出“四好农村路”概念,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6][7]2020年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形成了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8]截至2023年底,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其中县道69.7万公里、乡道124.3万公里、村道265.9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比例达到91.8%。[9] 从国外的发展经历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比较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韩国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 设,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 韩国政府就开始注重农村公路建设的开展,并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改建了六万多公里,新建了六千多公里。到九十年代,韩国政府先前的农村公路建设使命已经基本完成。美国政府也很重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联邦政府每年大约支出300亿美元用于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5]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必须切实提升农村公路供给能力。[10]其规划的制定应当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并与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相适应。[11]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和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12]力争到2035年,农村公路“新三通”基本实现,规模结构更加合理、设施品质更加优良、治理规范更加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13]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