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吴

北魏关中农民起义军首领
盖吴(418-446年),杏城(今黄陵县南城)卢水胡族人。北魏时北方民族起义领袖,魏太武帝时杏城镇将。[1]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盖吴据杏城举兵起义。十月,北魏长安镇将元纥率兵镇压,被起义军击败,元纥被击毙。十一月,盖吴在杏城称天台王,置百官。白广平攻下新平(今彬县城)汧城(今千阳县),杀城守将,很快逼进到甘肃泾川一带。兰州、天水等地纷纷杀魏将响应,盖吴率东路军纵横关中,攻下李闰堡(今大荔地),盖吴又派兵向西攻掠直至长安。太平真君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部署镇压,薛永宗败亡。[2]446年3月,北道的各路军队乙拔等人在杏城把盖吴的军队打得大败,盖吴丢弃战马逃跑。[2]5月,盖吴收复杏城起义,自称秦地王。[1]盖吴遣使者向刘宋称臣,请求援兵,南宋封盖吴为雍州刺使、北地郡公。[1]魏将陆俟、高凉王那督等收买盖吴二叔,许以重赏,使其谋杀盖吴,头颅被传往京师请功。盖吴死时年仅30岁。[1][3]

正文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在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聚众反魏,各族人民纷起响应,起义军发展至十余万人。十月,击杀率兵来讨的北魏长安镇守副将拓跋纥。十一月,分兵进击,遣别部帅白广平西入新平(今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地区氐族羌族等族均聚众响应。分兵东攻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以东、西攻至长安(今西安西北),但两路义军均遭魏军阻击,严重受挫。
河东薛永宗起兵应盖吴,袭击闻喜(今属山西)。北魏太武帝以留万骑兵分别讨伐两支起义军。盖吴自称天台王,署置百官。次年二月,被魏军击败于杏城,形势危急,复遣使上表刘宋求援,宋以其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郡公;并使雍、梁二州发兵屯境上,以声援盖吴。五月,盖吴收兵复据杏城,改称秦地王,声势复振。六月,北魏太武帝集中数州兵力,并作周密部署,于八月向义军进攻。义军失败,盖吴为叛徒所杀(一说在作战时中流矢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