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豪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校长
刘颂豪,男,汉族,1930年11月生于广东广州市,原籍广东顺德,光学与激光专家。1951年毕业于广东文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校长。1995年,刘颂豪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Fellow)。[1]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2001年,刘颂豪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
早期研究稀土玻璃化学成分与其光学性质的关系,发展了高折射率低色散的稀土光学玻璃。研制成功的CaF:Dy2+红外连续固体激光器,是我国最早研究成功的三种固体激光器之一。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现受激克尔散射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研究激光对靶材和光电元件的相互作用效应,为应用提供了重要成果和参数。
刘颂豪在我国率先建立超声分子束激光光谱学实验方法,用于物理和化学研究。率先开展激光生命科学研究,首次探测到常温下蛋白分子产生的双光子诱发荧光,系统研究了血卟啉衍生物治癌的光动学机理,为中国激光生物学和激光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

人物经历

刘颂豪院士是我国著名光学家,首批博士生导师。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长春、上海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事光学和激光研究。50年代参加建立我国光学玻璃研究基地,系统研究稀土玻璃的成分与性质,发明稀土光学玻璃新品种,获国家科委发明奖和中科院优秀奖。60年代初研究成功高功率红外连续固体激光器,是我国激光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