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博拉-抖音百科
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属于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丝状病毒科,[7][8][9]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埃博拉病毒病(以前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10][8]因首先在扎伊尔境内的埃博拉河流域发生大流行而命名。[11]埃博拉病毒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12],病死率高达50%-90%。[4] 埃博拉是一种罕见的病毒,1976年首次在苏丹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12],“埃博拉之父”彼得·皮奥特(Peter Piot)是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之一。[13][14]2014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境内暴发,并且波及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美国、西班牙、马里等七个国家[14],此次流行是疫情最为严重的一次[15]。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初的大流行结束,埃博拉病毒在全球共造成28000人感染,约18000人死亡。[14] 埃博拉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4]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EBO-Z) 、苏丹型(EBO-S)、塔伊森林型[又称科特迪瓦型(EBO-C)[16]]、莱斯顿型(EBO-R)和本迪布焦型(EBO-B)5种亚型。[15][4]。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与患者或感染动物的体液、血液及分泌物等密切接触而传染,[12]埃博拉病毒病的潜伏期是2~21天[5],临床特点是高热、全身疼痛、广泛性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常导致休克和死亡。[2] 埃博拉病毒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应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亦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原。[5]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屏障护理、对症和支持治疗,积极控制继发感染、肾衰竭、出血等并发症。[12]治疗药物ZMapp在2014年疫情紧急应于临床治疗,[2]其属于优化的鸡尾酒疗法,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实验中效果显著。[12]截止2021年2月,可供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使用的两种疫苗为ERVEBO(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疫苗)、Zabdeno和Mvabea疫苗。[6]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