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久保利通

日本明治维新领袖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男,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于日本萨摩藩鹿儿岛下加治屋町,政治家,日本明治维新领袖,号称“东洋的俾斯麦”。日本的学术界把他和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并称为“维新三杰”。[1][2][3]
大久保等人与镇守京都松平容保联合,于1863年9月30日(文久三年八月十八日)发动军事政变,将尊攘志士以及尊攘公卿三条实美等七人逐出京都,不久,久光、大久保再次率兵进京,控制中央政局。后来,在征韩论中内治派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以三条实美为太政大臣、岩仓具视为右大臣,以大久保为内务卿的专政体制。在这个专制政权的统治之下,大久保努力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政策,1876年又推行“秩禄处分”。1875年,大久保还亲自出席了大坂会议,与木户孝允和坂垣退助达成协议,为日本立宪体制的建立铺平了道路。[1]
在“十月革命”后五年的时间内,大久保占据着日本政府的权力中枢,但是,1878年5月14日,大久保在48岁的壮年之际,被不满的士族刺杀于东京的曲町清谷。[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