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式坦克歼击车

1943年服役的德国坦克歼击车
象式坦克歼击车(Jagdpanzer TIGER/P)的前身“斐迪南”式重型坦克歼击车从1942年11月份开始生产,由阿尔凯特公司组装。到1943年5月12日,完成了全部90辆的生产任务。这些坦克歼击车随即被派往库尔斯克前线,在突破苏军防御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德国人将剩下的50辆斐迪南式都装上了MG34型7.92毫米机枪,同时修改了一些细节,更名为象式重型坦克歼击车。

发展沿革

研制历程

波尔舍公司的VK4501(P)样车被否决时,公司的生产线已经在生产VK4501(P)的底盘。未定型,先生产,这是战时体制的特点。这些底盘处于不同工序阶段,有的已全部完成,有的还在生产线上,共90辆。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些底盘,公司的总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向希特勒建议将这些底盘改装成重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1942年9月26日,希特勒便特批了这一建议。随后,波尔舍公司利用这些底盘生产出90辆重型突击炮。在1943年2月6日的“总统会议”上,正是被命名为“斐迪南”重型突击炮。斐迪南是波尔舍的名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希特勒对波尔舍的器重。后来又被改称为“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即是象式坦克歼击车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