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吴江区东端,[1]距吴江城区24.5千米,[2]北靠太浦河,南至南栅港,隔芦墟塘与浙江省相望,西濒分湖,东达槐字港。[1]
芦墟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古镇,[1]古芦墟在今太浦河北岸的芦北村一带,这里以前叫北顾里,三国时已成村落,南朝梁太学博士顾野王之子安饶、安文卜居于此,遂有此名。[2] 芦墟镇上尚遗不少古建筑,其中沈氏跨街楼、许氏跨街楼及西栅的怀德堂是其代表性建筑。窑业、米业曾是该镇历史上两大支柱产业。[1] 历史沿革
唐景龙二年(708),在古芦墟南建泗洲寺,香火颇盛,居民南移,芦墟逐渐繁荣起来。宋元明三代,在此设汾湖巡检司署,芦墟由村落发展为小镇,清康熙年间(1662—1722),“居民至千家,货物并集,设官将领之,乃始称镇”,至乾隆年间(1736—1795),“民日增,贸易益盛”。被誉为“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