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绥铭-抖音百科
潘绥铭(1950年12月11日—)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性学家,被誉为“中国性学第一人”。[1]他于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并曾留学美国。潘绥铭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方法、性社会学和性别人类学研究,为中国的性社会学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等概念。他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2]然而,2012年4月,审计发现潘绥铭承担的由卫生部牵头组织实施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有关子课题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因此被行政处分。所谓“科研资金使用不明”主要原因在于,科研资金使用涉及到访谈对象必须给钱等学术伦理方面尚有争议之事,因此资金帐户难以达到审计要求。 个人简介
潘绥铭教授自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性社会学的研究。坚持给学院本科生及全校研究生开设《性社会学》课程至今。现有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学术专著21本、主编副主编21本,译著3本、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的英文论文42篇,其中SCI 6篇,SSCI 2篇。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人民大学的标准)34篇,其中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3篇、《社会学研究》5篇、国家项目1个、省部级研究报告2部、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32项。 潘绥铭教授学术贡献突出,在中国创立并推广了性社会学。主要是在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创立了“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等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