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索隐-抖音百科
《史记索隐》是由唐代司马贞撰写,是较早以“索隐”命名的著作,共三十卷,[1][2]是对《史记》的重要注释。司马贞在《史记集解》的基础上,对《史记》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释。他注重音韵训诂,对《史记》中的古字、古音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为理解《史记》的语言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3]《史记索隐》今有明末毛晋汲古阁单刻本三十卷,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索隐》单刻本保存大量《史记》及《索隐》异文,张文虎校刊金陵书局本《史记》,《索隐》主要依据此本。[2] 创作背景
据《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史记》写成后,“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司马迁殁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魏晋时期,《史记》流传稍广。晋末徐广,研核众本,兼作训释,作《史记音义》。刘宋裴骃,增演徐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作《史记集解》;至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作《史记正义》,二人在裴骃《集解》基础之上探求异文,考证史实,训释音义,《史记》三家注由此具备,奠定了《史记》通行文本的基础。 [2] 作者简介
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新旧唐书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史记索隐序》自题“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可知他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据《唐书·经籍志》,他还做过润卅[sà](今江苏镇江)别驾。司马贞撰《史记索隐》30卷,今三家注合刻本通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