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环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袭事件遇难新华社记者
邵云环(1951年6月19日-1999年5月8日),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新闻学院[1][2]曾担任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分社记者、主任编辑。[6]
1968年12月至1971年9月,[1]邵云环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6]前往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建工处当工人。[1]1971年9月,邵云环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班。[6]1975年2月,毕业后的邵云环到新华社参编部从事塞文翻译工作。[1]1983年5月,邵云环考入中国新闻学院英语专业,学习第二外语。[6]1986年7月至1990年10月,邵云环在新华社参编部俄文室东欧片从事塞文参考报道选择和调研工作。[1]1990年9月至1993年10月,邵云环在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任记者,[1]她在3年内向总社发回了超过500篇公开稿、参考稿以及为一些刊物提供的稿件。[6]1993年10月,邵云环回到中国,[5]在参编部俄文室东欧片从事塞文的选择和调研工作,并于1995年3月起任俄文室副主任。[1]1996年5月起,邵云环调任《参考消息》二编室副主任。[1]1999年3月15日,邵云环主动请缨前往南斯拉夫任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1][2]在贝尔格莱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邵云环在公开报道的同时,连续采写了3篇专稿。[4]1999年5月8日早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使用三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正在伏案工作的邵云环以身殉职,时年48岁。1999年5月12日,邵云环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4]
邵云环的作品有《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悲壮的贝尔格莱德》《北约空袭南联盟亲历》等,[5]1999年5月15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邵云环“人民的好记者”荣誉称号。[4]2019年10月,邵云环获“龙江十大巾帼楷模”称号。[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