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国,位于中国西周至春秋初期,是姬姓侯爵诸侯国。其故城位于今河南息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青龙寺一带。春秋初期,息国被楚文王灭亡,其地被楚国设置为县,今蔡州新息县是。前712年,息国曾讨伐郑国。前684年,楚文王借讨伐息国之机,灭亡息国并娶息妫为妻,生下两位楚王堵敖和成王。 息国在春秋时代楚国的争霸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濮之战中,楚国令尹子玉并未率领楚国全部主力出征,而以申息两县的兵力为主。子玉战败后,楚成王有言“申息两县的父老怎么办”。公元前585年,晋国讨伐蔡国时,楚国以申息两县的兵力救蔡。晋国将领认为,此次战役如果获胜,则仅仅是击败楚国的两县,若失败则更为耻辱。因此,晋国主动撤退。 息国灭亡后,其地被楚国设置为县,成为楚国的附庸国。息国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在其存在期间,为楚国在春秋时期的争霸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
简介
前712年,息国讨伐郑国。当时郑庄公数年间屡败宋国和卫国等大国,军势如日中天。息师大败。《左传·隐公十一年》对息国此次出征的评价中,包含对其不自量力的批评。童书业认为,息国在当时敢于单独讨伐郑国,可见其军事实力也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