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科

鸟纲突胸总目的科
翠鸟科(学名Alcedinidae)有18属94种。分布从非洲到南亚和东亚至澳大利亚,极少数见于美洲普通翠鸟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部。体较小,喙长而宽阔,尾较短。水栖或林栖两。水栖者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或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林栖者以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一带为分布中心,其中澳大利亚的笑翠鸟是体型最大的翠鸟,以蛇和蜥蜴为食。一般在土崖壁上穿穴为巢。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鸟喂雏。中国有7属11种,常见如普通翠鸟、白领翡翠蓝翡翠斑鱼狗等。其中蓝耳翠鸟鹳嘴翠鸟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翠鸟科共有物种18属、94种、307个亚种,中国有5属11种。是一些颜色艳丽、体型小巧的食鱼鸟类,并且有不少翠鸟的体型很大,也有一些种类颜色暗淡(虽然大多数翠鸟的颜色是非常鲜艳的)。可分成翠鸟亚科鱼狗亚科和翡翠亚科笑翠鸟亚科)3个亚科,该科鸟类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解剖学上与峰虎科区别显著的是两侧乌喙骨均存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翠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头很大,有一张长而粗壮的喙,一般来说,食鱼翠鸟的嘴更加细长一些,而非食鱼翠鸟的嘴则略微短一些。
翠鸟科
翠鸟科的物种体强,羽衣鲜艳;许多种类有羽冠。腿短,大多数尾短或适中。翠鸟的整体色彩配置十分鲜丽。其代表种类普通翠鸟头至后颈部为带有光泽的深绿色,其中布满蓝色斑点,从背部至尾部为光鲜的宝蓝色,翼面亦为绿色,带有蓝色斑点,翼下及腹面则为明显的橘红色。脚为红色。一般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不同种类和亚种之间在颜色、花纹、体型和叫声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也有全身仅有两种颜色,或黑白、蓝白、红白等,是常于水边出现的中型水边鸟类。翠鸟科除了种类繁多之外,亚太地区的翠鸟在形态、习性等方面也具有最高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