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经

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1]中有简略记载。
《木经》对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规格和各构件之间的比例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一直为后人广泛应用。
《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在很多部分上都是从《木经》上参照的。

作品原文

营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①所撰。凡屋有“三分(去声)”: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②几何,以为[cuī]等③。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④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gǒng]、榱[jué]⑤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niǎn]⑥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⑦;(荷辇十二人:前二人曰前竿,次二人曰前[tāo];又次曰前胁,后二人曰后胁;又后曰后绦,末后曰后竿。辇前队长一人曰传唱,后一人曰报赛。)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谓“下分”。其书三卷。近岁土木之工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