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古称郇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东与盐湖区接壤,北与万荣县相连,南与永济市毗邻,西以黄河为界,东西阔55公里,南北长33公里。[1]截至2025年2月,临猗县总面积1361.98平方公里,下辖4乡10镇269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地猗氏镇。[3][1]截至2024年末,临猗县常住人口为463227人,城镇化率达44.82%,人口自然增长率-6.88‰。[5] 临猗县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地势平坦,无山无矿,是山西省的平川县。[1]临猗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2]临猗县境内有两条河流分别为黄河干流和涑水河,其中黄河干 流临猗段全长27公里,[8]是临猗县的主要客水资源,涑水河是临猗县主要排污及泄洪道。[9]临猗县历史悠久,尧舜时代近国都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是郇伯封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属河东郡。西汉置解县及猗氏县属河东郡,新莽属洮阳郡,东汉至南北朝经历多次所属变化。隋开皇三年猗氏属蒲州,唐武德元年置蒲州领四县,元宝十三年桑泉改临晋,五代属河中府。宋至清时期,所属多次变更。民国元年两县直隶于省,1947年解放,1949年属晋南行署,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归属变化,1954年猗氏、临晋两县合并为临猗县,2001年运城撤地设市后属运城市管辖。[10] 临猗县是著名的农业大县,是中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也是山西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有“山西乌克兰”之称。[1]1990年调整产业结构后成为北方较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县,林果面积达110万亩,产量50亿斤,面积和产量居中国县级之首,果品种类丰富,涵盖北方众多水果,是多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和先进县。[7]2024年,临猗县生产总值完成190702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5] 临猗是山西省的文化大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统戏剧--锣鼓杂戏是临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春秋猗顿古墓、战国东马坑、隋唐双塔等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1]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