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香(学名:Syringa oblata var. alba Rehder)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木兰纲唇形目木樨科丁香属,是紫丁香(Syringa oblata)的一个变种。[1]其主要特征包括叶片较小,叶面有疏生绒毛,花为白色。它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4-5米。叶片纸质,单叶对生,呈卵圆形或肾脏形,具微柔毛 ,先端锐尖。[2]白丁香的花白色,具有单瓣或重瓣的形式,花端四裂,形成筒状,呈现圆锥花序,花期在4-5月。[3]白丁香的果实呈倒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光滑,果期在6-10月。[4]它与紫丁香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较小,基部通常为截形、圆楔形至近圆形,或 近心形。 白丁香喜欢光照,稍微耐阴,耐寒,耐旱,适宜在排水良好的深厚肥沃土壤中生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白丁香可以通过分株、压条、嫁接、扦插和播种等多种方法进行繁殖,其中播种和分株法是常用的繁殖方式。[5]
形态特征
白丁香为紫丁香的变种,与紫丁香主要区别是叶较小,叶面有疏生绒毛,花为白色。多年生落叶灌木、小乔木,高4-5米。叶片纸质,单叶互生。叶卵圆形或肾脏形,有微柔毛,先端锐尖。花白色,有单瓣、重瓣之别,花端四裂,筒状,呈圆锥花序。基部通常为截形、圆楔形至近圆形,或近心形。花期4-5月。
原种(紫丁香)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较粗,疏生皮孔。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长4-16(-20)厘米,宽3-7 (-10)厘米;花梗长0.5-3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厘米,花冠管圆柱形,长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6毫米,宽3-5毫米,先端内弯略呈兜状或不内弯;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处。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1.5(-2)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