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邮政联盟

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国际组织和联合国机构
万国邮政联盟(英语名: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简称“万国邮联”或“邮联”,是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于1874年成立,1948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总部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截至2024年,该联盟国际局总局长为目时正彦(Masahiko Metoki,日本籍),于2021年当选,任期至2025年。[1]
1862年,美国邮政总局长布莱尔提议为起草有关统一资费的协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于1863年5月11日在巴黎举行,欧洲和美洲15个国家派代表出席,此次会议为创建邮政总联盟奠定了基础。1868年,北德意志联邦邮政官员亨利·斯特凡提出了建立邮政联盟的设想。他建议其政府将这份提案提交全权代表大会讨论。应瑞士政府邀请,大会于1874年9月在伯尔尼举行,有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等22个国家代表参加。大会结束时签署了《关于创设邮政总联盟条约》,根据该《条约》成立了邮政总联盟,《条约》自1875年7月1日起生效。由于执行《伯尔尼条约》后又有许多国家加入其中,1878年将邮政总联盟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1964年,维也纳大会同意联合国的任何成员国均可加入万国邮联,无需征求各成员国意见。[2]2018年10月17日,美国政府致信万国邮政联盟,称将启动退出该机构的程序。2019年10月10日,美国放弃退出万国邮政联盟。[4]
万国邮政联盟的宗旨是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促进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通过邮政业务的有效工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在文化、社会与经济领域促进国际合作的目标。[1]截至2024年1月,该联盟由万国邮政大会、国际局、行政理事会、邮政经营理事会组成,有192个会员国。[1][2]

发展历程

1840年,英国建立了一套面向公众、统一收费的信函传递系统,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邮政事业。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信函交换系统仍然混乱不一,与各国贸易往来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简单方便的国际邮件交换系统,以保证邮件不受国界等因素的限制而自由流通,邮联便应运而生。1874年9月15日至10月9日,德国法国、英国、罗马尼亚瑞士美国等22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伯尔尼举行全权代表大会,签署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邮政公约,即《伯尔尼条约》,成立邮政总联盟。1878年5月,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邮政总联盟在巴黎举行第二届代表大会,修订了《伯尔尼条约》,改名为《万国邮政公约》。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为“世界邮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