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意达的花儿

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小意达的花儿》是一篇由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创作的童话故事,收录于《安徒生童话》中。[1]
《小意达的花儿》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小意达和她的花园之间的故事。小意达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了各种花儿,其中最美丽的是一种叫做“小意达的花儿”的花。[1]故事中,小意达的花园因为一场严重的干旱而枯萎了,小意达非常伤心。她每天都去看望她的花园,但是花儿们依然没有生机。有一天,她在花园里哭泣时,一位神奇的仙女出现了,她告诉小意达只要她用自己的眼泪浇灌花园,就能让花儿们重新开放。小意达听从了仙女的建议,她用眼泪浇灌花园,奇迹般地,花园里的花儿们重新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2]
《小意达的花儿》是歌颂爱与美的代表作。“花儿”是美的象征;而小意达对花儿的呵护是爱的表现;王宫里的花儿对平民的花儿打招呼,道晚安是平等的象征。爱是人的本质,而美是永恒不灭的。就像花儿说的:“明年夏天我们就可以又醒过来,活得更美丽。”[3]

作品简介

“我的可怜的花儿都已经死了。”小意达说。“昨天晚上它们还是那么美丽,现在它们的叶子却都垂下来了,枯萎了,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呢?”她问一个坐在沙发上的学生。于是,这个快乐的学生告诉小意达;“这些花儿昨夜去参加一个跳舞会啦,因此它们今天就把头垂下来了”。小意达得了这满意的答案开始在睡梦里看到花的舞会,并听到花儿的请求:“把我们埋在花园里——那个金丝雀也是躺在那儿的。到明年的夏天,我们就又可以醒转来,长得更美丽了。”于是,小意达与他的两位表兄弟一起,为花儿举行了郑重的“葬礼”,好叫花儿在来年夏天醒转,成为更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