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董卓进入洛阳后,控制了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并接受何进所属部曲,还让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吞并丁原部众,诛杀大臣,据兵擅政。之后董卓废黜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并自任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为郿侯。董卓鸩杀了何太后,成为汉室实际控制人,并担任相国。董卓在洛阳实行恐怖统治,纵容士兵奸淫掳掠,连皇族、公主、宫人也不能幸免。史称“董卓之乱”。[1] 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为东汉末期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成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的开端。[1] 背景
董卓之乱发生在东汉末期。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架空君主。一般早年的是外戚依靠太后趁君主年幼把持朝政;等到君主逐渐年长,不愿意被操控,就依靠宦官等回击外戚,从而形成外戚和宦官两大相互对立的政治势力。
董卓本是陇西豪强,他同羌中豪帅有很多联系,曾镇压羌人和黄巾的起义斗争。在镇压起义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成员多是籍隶关西的汉族和羌胡人。关西各族人民屡遭战乱,习性尚武,妇女亦多能挟弓而斗,因此关西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