潟[xì]湖是海岸带上由堡岛、沙坝或沙咀与海洋隔开,或围拦河口,或包络海湾的封闭、半封闭的浅海水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带湿地,它和外海之间常有一条或多条汊[chà]道相连。潟湖地处海陆相交的地带,常有陆地河流注入,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受河流和海洋的共同影响,在水文特征和沉积作用上都具有其特殊性。潟湖最大特点是盐度不正常,在潮湿地区因河水大量注入而发生淡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强烈蒸发而发生咸化;尤其在小潮差条件下,这种盐度变化可相当大。因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两个亚相。当盐度>3.5%时为咸化潟湖,<3.5%时为淡化潟湖,它们在沉积物成分、生物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1] 比较著名的潟湖有新喀里多尼亚潟湖、品清湖、库尔斯潟湖等。[2]
潟湖不但具有湿地几乎所有的生态价值功能,还有某些特有的价值:首先,潟湖可以作为船舶的天然良港,如高雄港;其次,潟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等海洋生物的重要的繁殖、觅食的场所,非常适于水产品养殖;此外,潟湖还是重要的泥炭、煤、铁、盐、石油等资源的矿区。[1][3]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