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刘德(?—前57年),字路叔,汉朝大臣,宗正刘辟强子,楚元王刘交之后,生于长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1][2][3]刘德以宗正关内侯行谨重为宗室率,被封为阳城侯。[4][5]
喜好黄老之学,有智谋,少时数言事,被汉武帝称赞为“吾家千里驹”。

人物生平

刘德,字路叔,修习黄老之术,有谋略。年少时多次谈论政事,被召见于甘泉宫汉武帝称他为“千里驹”。昭帝初年,担任宗正丞,参与处治刘泽诏狱。因父亲任宗正,改为大鸿胪丞,又转任太中大夫,后来又做宗正,参与拷问上官氏、盖主的事。刘德常抱着《老子》知足常乐的想法。妻亡后,霍光欲嫁女于刘德,德惧盛宠不娶。盖长公主的孙子谭请托刘德申理公主案,刘德屡次指责公主起居无礼。侍御史疑霍光怒刘德拒婚,欲劾其诽谤,拟贬庶人。霍光闻而怒,反荐刘德为青州刺史。逾年,升宗正,助立宣帝,赐爵关内侯。地节时,以亲厚封阳城侯。子安民任郎中右曹,家族因德显贵,宿卫者二十余人。
刘德宽厚乐施,常平反冤案。家财逾百万,则济兄弟、宴宾客,言:“富招民怨。”在位十一年,儿子刘向因铸造假黄金,应当伏法,刘德上书讼罪。刘德卒,大鸿胪奏其护子失大臣体,不宜谥立嗣。诏曰:“赐谥‘缪’,立嗣。”传至孙庆忌,再任宗正、太常。庆忌薨,子刘岑继,为中郎将,后至太常。终传至王莽败,嗣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