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1
5
结核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9],TBP[3])又称腹膜结核,[4]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2]结核性腹膜炎发病率逐渐下降,[10]从1953年的每10万人52.6例下降到2014年的每10万人3.0例。[11]结核性腹膜炎在中国的患病率也比几十年前有明显减少。[6]
结核性腹膜炎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主要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少数可由淋巴血行播散引起粟粒型结核性腹膜炎。该病以腹痛、腹胀、腹泻、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2]可进行的检查有血沉、腹水试验、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5]X线、CT、内镜[12]等。若中青年病人有结核史,长期发热原因不明伴有腹痛、腹胀、腹腔积液、腹壁柔韧感、腹部包块,腹腔积液为渗出液,相关辅助检查阳性等表现时,需考虑结核性腹膜炎。该病治疗主要以抗结核化学药物为主,[2]异烟肼利福平等。[5]当出现并发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无好转、急性肠穿孔或腹腔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诊断困难不排除恶性肿瘤等情况时可行手术干预。[2]
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可以有效预防结核性腹膜炎。[2]肺结核病人要遵医嘱全程规则地服药,一般经正规治疗2周后传染性下降95%。结核病人接触者可到结核病定诊单位进行检查,也可排除患病可能。[13]

定义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