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汪岛

法国的海外省,印度洋西部的岛屿
1
4
留尼汪岛(法语La Réunion[2])是印度洋西部的岛屿,法国的海外省之一。该岛呈椭圆形,长约65千米,宽约50千米,海岸线长207千米,面积2512平方千米。[2]根据2024年的数据,留尼汪岛有人口87.12万。[2]行政中心是圣但尼[2]
留尼汪岛是印度洋马斯克林群岛中的一个火山岛,位于南回归线内,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千米,北距毛里求斯210千米。岛上大部为高原山地,沿海有狭窄平原,全岛最高点为中部内日峰,海拔3069米。[2]留尼汪岛的东部为近代火山活动区,富尔奈斯山海拔2632米,[9]1640年后火山喷发发生了100次以上,自1925年以来,该火山口已经数次喷发。[10]最近一次火山喷发为2016年9月11日。[11]岛上有丰富的冰斗地貌,包括西拉奥斯、萨拉济、马发特是岛上最具代表性的冰斗。[6][a]留尼汪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分旱季、雨季两季;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属山地气候。[2]留尼汪岛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12]拥有3000多种动植物,[13]其特有物种比例极高。[14]整个岛40%的区域是世界自然遗产。[15]
16世纪初葡萄牙人马斯克林发现了包括留尼汪岛、毛里求斯等在内的印度洋群岛,取名马斯克林群岛。1642年,法国占领该岛,初命名为波旁岛,法国大革命时期,改名为留尼汪。1810年至1814年曾被英国短暂占领。1946年留尼汪成为法国的海外省。1983年,成立留尼汪大区,与本土大区地位相同,系欧盟外延区。[2]
留尼汪岛有小欧洲之称,是度假胜地,最著名的就是火山。[10]留尼汪经济以农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经济作物甘蔗香草和天竺葵等。工业化程度较低,制糖为主要工业。留尼汪岛的人均GDP低于法国其他省份地区。[16]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法国援助,货币使用欧元。[10]留尼汪岛实行法国本土的教育制度。[2]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