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述之

中共莫斯科支部负责人
彭述之(1895年[a]-1983年11月28日),男,湖南邵阳隆回人,曾化名张次南、欧伯,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及托派领袖。[3][4][1][2]
彭述之早年就读私塾及宝庆县中,组织学生参与反袁斗争和抵制“二十一条”。1919年入北大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任中共莫斯科支部书记,参与共产国际活动。1924年回国后主编《新青年》《向导》,次年中共四大当选中央局委员,主管宣传工作,成为党内核心成员。[3][4][2]
1927年,彭述之支持陈独秀右倾路线,拒登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参与上海暴动失败后转向托派。1929年被开除党籍,与陈独秀组建托派组织,主编《火花》等刊物。1932年因反蒋抗日言论与陈独秀同被国民党判刑,狱中痛陈政府弊政。1937年出狱后与陈决裂,任第四国际中国支部书记,1941年公开批判陈独秀。抗战期间赴港创办托派刊物,1948年改组托派为“中国革命共产党”并迁总部至香港。1949年后流亡越南、欧洲,1951年进入第四国际领导层,后因路线分歧另立派系,致力于托派理论活动。晚年辗转日本、美国,坚持反建制立场,1983年病逝于美国。[3][4][2]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