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亚湘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袁氏引理的提出者
袁亚湘(1960年1月—),湖南省资兴市人。袁亚湘是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运筹学学会理事长、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美国数学会会士。[1][3]
袁亚湘出生于湖南资兴普通的农户家庭。袁亚湘五岁便开始接受启蒙教育,1975年,他高中毕业。[15]1977年,袁亚湘参加高考,被湘潭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录取。[16][13]1982年,袁亚湘从湘潭大学毕业,考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同年11月,袁亚湘赴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攻读博士。[16][13]1985年4月,袁亚湘在英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被聘为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姆学院专职研究人员,是第二个被授予该头衔的中国人。[13]1986年,袁亚湘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88年归国,成为中科院计算中心的研究员。[3][16][13]1995年至1996年间,袁亚湘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所长、“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6][13]1999年起,袁亚湘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6][13]
因在非线性优化的数值算法上的成就,袁亚湘先后获得了包括“陈省身数学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奖在内的各种奖项,又相继当选为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会会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和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3][17][18][19]除此以外,袁亚湘也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和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21][22][23]
袁亚湘主要从事最优化计算方法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引理”。[16]在算法设计方面,袁亚湘证明了截断共轭梯度法的“1/2 猜想”;[10]在收敛性分析方面,袁亚湘和美国科学家合作证明了一类拟牛顿方法的全局收敛性,并和学生戴彧虹合作提出的“戴—袁方法”,该方法被认为是非线性共轭梯度法4个主要方法之一。[11][12]因在非线性优化的数值算法上的成就,袁亚湘先后获得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陈省身数学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及苏步青应用数学奖等诸多奖项。[3]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