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文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a](鲍培转写:töbtemür qaγan,西里尔字母:Төвтөмөр хаан;1304年02月16日—1332年09月02日[3]),又写作图帖穆尔、脱帖木尔、脱脱木尔,蒙古帝国第十二位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1328年10月16日-1329年02月27日,1329年09月08日-1332年09月02日[3])。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的次子,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的弟弟,母亲是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1][2]
图帖睦尔[a]出生于漠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跟随父亲元武宗海山来到大都。[2][4]元武宗、元仁宗相继去世后,元仁宗嫡子硕德八剌即位为元英宗,为稳固帝位,将图帖睦尔贬往海南琼州。[2][11]泰定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十月,图帖睦尔回到大都,被封为怀王。泰定帝病逝后,[qiān]枢密院燕铁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发动政变,控制了大都,图帖睦尔被拥立为帝,于九月十三日即位。泰定帝旧臣倒剌沙和辽王脱脱在上都拥戴泰定帝的儿子阿剌吉八为皇帝,双方爆发了“两都之战”,倒剌沙战败被处死,天顺帝下落不明。[2][6][12]不久之后,图帖睦尔派遣使臣前往漠北迎立其长兄和世㻋为帝,但和世㻋直接在漠北和宁之北即位。[13][6]天历二年(公元1229年)八月初六,和世㻋暴崩,图帖睦尔复即皇帝位。[14]八个月后,图帖睦尔赐死元明宗皇后八不沙,并将元明宗长子妥欢帖木儿流放到高丽[b]。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十二月,图帖睦尔立长子燕王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15][16]仅仅一个月后,皇太子病故。[17]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十二日,图帖睦尔去世,享年二十九岁,葬于起辇谷,遗诏立元明宗和世㻋之子为帝。元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正月,朝廷议定图帖睦尔的谥号为“圣明元孝皇帝”,蒙古语为“札牙笃皇帝”,庙号“文宗”。[5]
元文宗在位期间,政治上,拉拢燕铁木儿,放任燕铁木儿掌握了政权与军权,导致燕铁木儿成为权臣,擅权专政;军事上,先是在“两都之战”中获得了胜利,之后频繁调动军队,镇压地方叛乱与农民起义;[18]经济上,不节制开支,反而大肆赏赐功臣,[19]花费大量金钱修佛寺做佛事,导致财政状况岌岌可危;[20]民族上,重用汉族文人,[21]打击回回人的势力;[18]文化上,尊儒重儒、建立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22] 宗教上,崇尚佛教,提高了僧侣的政治地位。[18]清朝历史学家魏源在所著《元史新编》中评价:“(元文宗)践[zuò]后,开奎章阁,招集儒臣,撰备《经世大典》数百卷,宏纲巨目,礼乐兵农,灿然开一代文明之治。”[c][23]但民国历史学者柯[shào]忞在所著《新元史》中则认为“燕铁木儿挟震主之威,专权用事。文宗垂拱于上,无所可否,日与文学之士从容翰墨而已。”[d][2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