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众

东汉经学家、官员、名儒
郑众(?~83年),字仲师,又称郑司农(以区别于宦官郑众[1])、先郑(以区别于汉末经学家郑玄[2]),为河南开封人,是东汉经学家、官员、[1][3]名儒,也是东汉经学家郑兴之子。[4]
郑众传其父《左传》之学,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通晓《三统历》。东汉永平八年(65年),明帝派郑众持国书出使匈奴,他气节高尚,威武不屈。其后任军司马,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出击车师,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后升任武威太守,不久又任左冯[]长官。东汉建初六年(81年)为大司农,任职以公正廉洁著称,其后受诏作《春秋删》十九篇。建初八年(83年),卒于大司农之职。[5]

人物生平

致力学术

郑众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经学家郑兴学习《春秋左氏传》,由于努力学习,通晓《三统历》、《易经》和《诗经》,作有《春秋难记条例》。并在当时知名。曾推辞太子刘庄汉明帝)和山阳王刘荆的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