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仁寺-抖音百科
能仁寺始建于1824,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其创建人是吟坚和尚。[1]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 基本介绍
广州著名旅游胜地白云山上一景,在玉虹洞,为佛教寺院。于清道光四年(1824)由吟坚和尚始建,当时仅有“茅屋数椽[chuán]”。随后陆续增建,到光绪年间(1908),成为白云山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是古代白云山玉虹涧名刹。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它们与其它景点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南宋李昂英曾在此筑玉虹饮涧亭及小隐轩,结诗社。据番禺志,能仁始建于道光年四年。然据咸丰三年《重修能仁寺记碑》,其时仅“茆屋数椽,仅避风雨”而已寺僧了尘,俗称刘四和尚,本顺天贵胄,父兄皆官居总兵,本人亦考中武举后忽悟“大丈夫不当壮游万里乎!”遂游侠四方,至此地,喜玉虹洞之岩壑幽深,拜吟坚上人为师,并 发大原“欲作大观经数十年,积殊累寸,终成宏愿,于咸丰元年开工三年落成。光绪十三年,寺僧惟中又大加扩建,扩建后能仁寺的规模为:牌坊(上书“佛境”)、山门(有苏曼殊所书“金刚法界”额)、大雄宝殿、慈云殿(殿下有“甘露泉”)、地藏殿、三摩地(静室)、无尘地(静室)六祖殿、宝月阁(知客)、钟楼、鼓楼、祖师堂、说法堂、库房、香积橱、斋堂、客堂,尚保留玉虹池旧迹,当时主持僧维中刻石碣于上,寺前水溪即弥勒坑水。寺门后有石桥,题有“流云漂月”四字,传为昔日之虹桥旧迹云,桥下流水湍急,直泻而下,今已渐涸。佛殿侧之虎跑泉仍在,观音殿后现保留甘露井,亦名泉也。民国后由虚云僧主持,香火甚盛,后亦毁于兵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