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葆光

清朝文学家
徐葆光(1671年-1723年),原榜姓潘,字亮直,号澄斋、潜溪、二友老人,江南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清朝官员,何焯的学生。他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考中探花,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徐葆光以其卓越的人才和品德,在馆阁中备受推崇。他的学术成就包括《中山传信录》等著作,这些作品对于研究古代琉球王国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

人物经历

徐葆光出生于1671年,逝世于1723年。他曾以吴江籍参加科考,后来恢复徐姓。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徐葆光担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他作为册封琉球王国的副使,完成了重要的外交使命。雍正初年,徐葆光以御史身份被提名,但在等待正式任命期间不幸去世。[2]

出使琉球

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徐葆光任册封琉球王国副使,奉命出使琉球。康熙皇帝为了进一步弄清中琉的疆域划分,特命徐葆光带天文生往琉球测海图,后在《中山传信录》附图中准确标明琉球诸岛名称和位置,并特意注明:“姑米山乃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徐葆光的这一疆域划分的意义在于这是中琉双方共同认定的疆域划分。[3]